【48812】etacontent

作者: 畜牧相关 发布时间: 2024-05-19 14:08:45

  新华社福州5月13日电(记者周义)藻、虾、贝、鱼、参……在福建宽广的海域上,“藏粮于海”是饯别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系统的重要办法。近年来,凭借海洋科研力气,“海上粮仓”变得更富裕,更多水产品被摆上大众餐桌。

  走进莆田市秀屿区埭头镇中华蛸育苗基地,在数个长方形的水泥池里,中华蛸挥舞着八只长而有力的触手在水中摇动,时而改换身体色彩,与环境融为一体。

  这是在莆田市秀屿区埭头镇中华蛸育苗基地拍照的中华蛸(2024年5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义 摄

  “中华蛸,也便是人们口中常说的八爪鱼,富含高蛋白和微量元素,具有成长周期短、成长速度快、食物转化率高和产卵量大等长处,是极具潜力的水产饲养种类。”莆田市海洋与渔业局水产科学研讨所研讨员朱友芳介绍。

  长期以来,虽然经过数代人的研讨实验,但人工培养的中华蛸苗种仅存在于实验室,并未到达生产性规划,是业界公认的技能难题。因而,渔民只能从海区里捕捉野生中华蛸供给市场需求,构成渔业资源急剧削减。

  人工培养中华蛸苗种,最难的在于饲料。2015年元旦伊始,朱友芳开端了第一批中华蛸苗种的育种和孵化,但5天之后悉数逝世。历经四年实验发现,问题出现在饲料上。“中华蛸苗种的饲料并不是原封不动,不同时刻阶段的苗种要喂食不同的饲料。”朱友芳说。

  跟着幼体人工饲料的投入使用,2021年4月,莆田市海洋与渔业局水产科学研讨所进行中华蛸人工育苗及饲养中试,共育出中华蛸附底幼蛸114500只。在这进程中,实验团队选育了长得快、抗病能力强、耐高温的中华蛸苗种。“到了夏日,福建海域水温升高,中华蛸的成长水温不能超过28℃,所以咱们选育了耐高温种类。”朱友芳说。

  从上一年6月中旬开端,朱友芳培养的中华蛸仅用半年,均匀体重就到达1公斤以上,最重的到达4公斤。“幼体由浮游期向底栖改变进程成活率为80.3%,接下来,咱们与企业牵头进行三方协作,推行新种类大规划饲养,促进水产饲养业结构调整晋级,让更多渔民获益。”朱友芳说。

  深耕碧海,渔歌高唱。莆田市仅有的三倍体牡蛎育苗基地也取得了三倍体牡蛎育苗打破,方案本年开端大规划饲养。“牡蛎,也称生蚝,分为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其间三倍体牡蛎由二倍体牡蛎和四倍体牡蛎杂交而来,肉质最为肥美。”莆田市海发水产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骆文树说。

  现在,三倍体牡蛎在我国北方饲养较为老练,但南北海域气候特征状况有很大的差异,北方三倍体牡蛎苗种在南边海域饲养技能单薄,质量不稳定,所以急需一种合适南边饲养的三倍体牡蛎。

  为此,在当地政府的牵头下,企业与我国海洋大学协作,我国海洋大学供给培养了8年的四倍体种类牡蛎,并与福建本地的二倍体牡蛎进行杂交,经过数代的选育,培养出三倍体牡蛎新种类,且成活率比之前提升了挨近30%。“现在,咱们完成了年培养三倍体牡蛎苗1万亩,企业有2000多亩的牡蛎饲养区,年产牡蛎可达6千吨。”骆文树说。

  饲养种类不断“上新”,“海上粮仓”正不断丰富大众饭碗。到现在,莆田市已判定的鱼、虾、蟹、贝类769种,构成鲍鱼、花蛤、牡蛎、海参、海带、龙须菜、对虾等多条优势水产品产业带。